癌症会带来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体表和体内肿块、肿瘤本身及转移引起的疼痛、各种出血以及不同部位的梗阻症状;全身症状有肿瘤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消瘦、乏力,肿瘤性发热一般低热,感染性发热与抵抗力下降致感染有关,消瘦因癌症消耗及营养摄入不足等,乏力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局部症状
(一)肿块
1.体表肿块:身体表浅部位的癌症常表现为肿块,例如乳腺癌可在乳房触及无痛性、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甲状腺癌可在颈部发现肿块,随着吞咽上下移动等。不同癌症的肿块具有不同特点,肺癌可能在肺部可通过影像学发现肿块等。
2.体内肿块:一些内部器官的癌症也会形成肿块,如肝癌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块,质地较硬;胃癌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辅助发现。
(二)疼痛
1.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癌症发展到一定阶段,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等可引起疼痛。例如骨肿瘤会引起病变部位的疼痛,肺癌侵犯胸膜可引起胸痛等。不同部位的癌症疼痛表现各异,胰腺癌常引起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等。
2.肿瘤转移引起的疼痛:癌症转移至其他部位也会导致疼痛,如肺癌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骼疼痛;乳腺癌转移至骨骼可导致骨痛等。
(三)出血
1.咯血: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咯血症状,多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间断少量咯血,当肿瘤侵犯较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咯血。
2.呕血或黑便:胃癌、食管癌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若出血量较少,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
3.尿血:泌尿系统的癌症,如肾癌、膀胱癌等可出现尿血症状,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等。
4.阴道出血:女性生殖系统癌症,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更应警惕癌症可能。
(四)梗阻症状
1.消化道梗阻:胃癌、食管癌等可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呕吐等症状;肠道癌症可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2.胆道梗阻:肝癌、胆管癌等可引起胆道梗阻,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
3.尿道梗阻: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可能引起尿道梗阻,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症状。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1.肿瘤性发热: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肿瘤性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左右,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原等有关。例如肾癌、肝癌等都可能出现肿瘤性发热情况。
2.感染性发热:癌症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引起发热,这种发热可伴有感染相关症状,如咳嗽、咳痰(肺部感染时)、尿频、尿急(泌尿系统感染时)等。不同年龄段的癌症患者,身体抵抗力不同,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感染性发热。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等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感染性发热风险。有基础病史的癌症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感染后发热可能更难控制等。
(二)消瘦
1.原因: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生长繁殖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癌症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机体摄入营养不足,从而引起消瘦。例如晚期癌症患者多有明显消瘦,体重可在短期内明显下降。不同年龄的癌症患者,消瘦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癌症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等;老年人癌症患者消瘦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困难。生活方式上,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患癌后更容易出现消瘦情况等。有慢性病史影响营养吸收的癌症患者,如合并胃肠道慢性疾病的癌症患者,消瘦可能更严重。
(三)乏力
1.机制:癌症患者常感到乏力,可能与肿瘤代谢产物干扰机体正常代谢、营养物质缺乏、睡眠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肺癌患者常出现乏力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但可能因个体差异表现不同。年龄上,老年癌症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容易出现乏力且恢复较慢;儿童癌症患者乏力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活动等。生活方式中,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的癌症患者乏力感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疾病导致身体虚弱的癌症患者,乏力症状可能加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