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血可辅助提示癌症的血液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如AFP、CEA、CA125、CA19-9等)和血常规相关指标,但查血有特异性不足和灵敏度限制的局限性,其在癌症诊疗中可辅助筛查、诊断和监测病情,不能作为癌症筛查和诊断的唯一手段,需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判断。
一、可辅助提示癌症的血液指标
1.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水平明显升高,其诊断阈值一般认为大于400μg/L持续4周,或大于200μg/L持续8周,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等可辅助诊断肝癌。在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中也可能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基础水平有差异,比如正常成年男性和女性基础AFP水平相对较低且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孕妇体内AFP会升高,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需注意区分。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可升高。但它的特异性不高,一些良性疾病如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的人可能会有轻度CEA升高,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患者中常常明显升高,同时在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等疾病中也可能升高。对于绝经前女性和绝经后女性,其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绝经前女性CA125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35U/mL,绝经后女性小于40U/mL。有妇科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密切关注CA125的变化情况。
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胰腺癌、胆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中升高较为明显,在胃癌、结肠癌等疾病中也可能升高。一些良性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等也可能引起CA19-9轻度升高,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对消化系统有一定影响,间接可能影响CA19-9水平。
2.血常规相关指标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癌症中可能出现异常,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常规参考值不同,儿童和成人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等因素,正常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年龄对应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或降低,分类中可出现异常的白细胞亚型。比如急性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或正常、减低,分类中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慢性白血病时白细胞显著增高,以成熟细胞为主。不同病史人群如曾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异常更需要警惕是否与癌症相关。
二、查血的局限性
1.特异性不足
单纯依靠血液指标不能确诊癌症,因为上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导致其轻度升高。例如前面提到的CEA在良性结肠炎时可能轻度升高,这就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不能仅仅依据血液指标异常就诊断为癌症,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即使出现相同血液指标异常,其临床意义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2.灵敏度限制
有些早期癌症患者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可能并不升高,比如部分早期卵巢癌患者CA125可能在正常范围,所以查血不能作为癌症筛查和诊断的唯一手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某些癌症的血液指标变化可能不典型,更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
三、查血在癌症诊疗中的综合应用
1.辅助筛查
在癌症高危人群中,可通过定期检测相关血液肿瘤标志物等指标进行初步筛查。例如40岁以上有家族肝癌病史、长期酗酒的人群,可定期检测AFP等指标;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定期检测CA125等相关指标。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职业人群,属于癌症高危人群,更需要加强包括血液检查在内的癌症筛查。
2.辅助诊断
当临床怀疑癌症时,结合血液指标变化及其他检查如影像学检查(CT、MRI等)、病理活检等进行综合诊断。比如患者出现肺部占位性病变,同时血液中CEA等升高,需要进一步通过病理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理活检的操作方式和风险评估也有所不同,儿童进行病理活检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3.监测病情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定期查血监测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是否复发。例如肝癌患者经治疗后AFP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若治疗后AFP又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不同年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血液指标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治疗后血液指标变化可能相对迟缓,需要密切观察。
总之,查血可以为癌症的筛查、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一定的线索,但不能单独依靠查血来确诊癌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