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预防需从多方面着手,合理饮食要控制能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婴儿期纯母乳喂养加科学辅食添加,幼儿及儿童期多样食物、控精制谷物高糖零食等;适量运动婴儿期多俯卧活动,幼儿及儿童期增加日常活动、规律运动;生活习惯要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有相应睡眠时长要求,还需定期健康监测体重;有家族肥胖史儿童和早产儿更需特殊关注,前者严格控饮食、保运动,后者科学喂养加适当运动训练。
一、合理饮食方面
1.控制能量摄入
婴儿期:对于0-12个月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6个月后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的原则,避免过早添加高糖、高脂肪的辅食。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肥胖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婴儿消化吸收,且能通过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婴儿的能量代谢。
幼儿及儿童期: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控制谷类食物中精制谷物的比例,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例如,用部分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同时,减少高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和高糖零食(如糖果、巧克力、油炸膨化食品等)的摄入,这些食物能量密度高,容易导致能量过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儿童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应不超过25g。
2.保证营养均衡
蛋白质: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应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蛋白质可以维持儿童的肌肉量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例如,每周可吃2-3次鱼类,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大脑和身体发育有益,同时也不会造成过多能量堆积。
膳食纤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蔬菜每天的摄入量应不少于500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水果每天摄入量在200-350g之间。
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坚果、深海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和部分植物油中,如猪油、黄油、棕榈油等;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儿童每天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低于10%。
二、适量运动方面
1.婴儿期
婴儿在清醒时应多进行俯卧位活动,促进大运动发育,如在家长监护下进行短时间的俯卧抬头、翻身等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婴儿肌肉骨骼的发育,还能消耗少量能量,为后期运动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2.幼儿及儿童期
日常活动增加:鼓励儿童减少静坐时间,如减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屏幕时间。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包括步行上下学、课间休息时进行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例如,将乘坐电梯改为爬楼梯,每天爬楼梯10-15分钟。
规律运动: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安排规律的运动项目。3-6岁儿童可进行平衡、协调能力的训练,如踢球、骑三轮车等;7-18岁儿童可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帮助消耗多余能量。
三、生活习惯方面
1.充足睡眠
不同年龄睡眠需求:婴儿每天需要12-16小时的睡眠,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13小时,青少年8-10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体内激素的平衡,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的分泌,导致食欲调节激素(如胃饥饿素)分泌增加,饥饿感增强,同时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增加肥胖风险。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儿童有规律的睡眠时间,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如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玩过于激烈的游戏等。
2.定期健康监测
体重监测: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的体重和身高,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曲线评估体重状况。如果发现儿童体重增长过快,在0-5岁儿童每3个月、5岁以上儿童每半年应进行一次体重和身高的测量,并与生长发育标准曲线对比。一旦发现儿童体重偏离正常增长曲线,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特殊人群考虑
1.有家族肥胖史的儿童:这类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更高,除了上述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预防措施外,更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过早接触高热量食物,并且要保证充足的运动。家长应更加密切关注其体重变化,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家族肥胖史会增加遗传易感性,使得儿童在相同环境因素下更易发生肥胖。
2.早产儿:早产儿的代谢系统和生长发育可能与足月儿不同,在喂养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出生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喂养,根据其消化能力逐步增加奶量,避免过度喂养。同时,在适合的时间开始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能量代谢的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