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癌症筛查有其原理、有用之处、局限性及不同人群的建议。其通过检测血液中癌症相关标志物辅助早期发现癌症线索、评估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但存在特异性不足、不能替代其他检查方法的局限性,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筛查有不同建议,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其作用。
一、抽血癌症筛查的原理
抽血癌症筛查主要是检测血液中与癌症相关的标志物。例如,癌胚抗原(CEA)可在多种癌症如结肠癌、直肠癌、肺癌等患者血清中升高;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这些标志物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体内存在癌症相关的病理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标志物的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因为一些良性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标志物轻度升高。
二、抽血癌症筛查的有用之处
(一)辅助早期发现癌症线索
1.高危人群监测:对于有癌症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等)、有慢性炎症病史(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等)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抽血癌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癌症相关标志物的变化。例如,在肝癌高危人群中,定期检测AFP有助于在肝癌尚处于较小、无症状阶段时发现异常,为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提供线索,从而可能更早地进行干预治疗。
2.辅助诊断:在临床怀疑癌症但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时,抽血癌症筛查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依据。比如,当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怀疑可能患有癌症时,检测相关癌症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缩小诊断范围,引导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对于怀疑胰腺癌的患者,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等标志物,若其明显升高结合临床症状等,会高度提示胰腺癌的可能。
(二)评估癌症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1.治疗效果评估:在癌症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通过定期抽血检测癌症标志物,可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例如,对于结肠癌患者,术后定期检测CEA,如果其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并恢复到正常范围,通常提示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治疗后CEA水平持续不降或再次升高,则可能提示肿瘤有残留或复发的可能。
2.复发监测:对于已经接受过治疗的癌症患者,定期进行抽血癌症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复发。因为癌症复发时,体内相关的癌症标志物可能会再次升高,比临床症状出现更早地提示复发情况,从而为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争取时间。
三、抽血癌症筛查的局限性
(一)特异性不足
1.良性疾病干扰:很多良性疾病会导致癌症标志物升高。例如,CEA升高可见于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AFP升高除了原发性肝癌外,还可见于妊娠、急性肝炎等情况。这就使得单纯依靠抽血癌症筛查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仅根据标志物升高就确诊癌症。
2.部分癌症标志物不敏感:有些癌症可能不会引起相关标志物的明显变化。例如,约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对于这部分患者仅依靠AFP检测可能会漏诊;一些早期的癌症可能也不会导致标志物有显著升高,从而造成漏检。
(二)不能替代其他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抽血癌症筛查不能替代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例如,对于肺部结节的评估,即使抽血癌症筛查的标志物无异常,也需要通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结节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因为一些早期的肺部肿瘤可能在标志物还未明显变化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就可以发现。
2.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金标准地位:最终确诊癌症仍然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抽血癌症筛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抽血癌症筛查提示有癌症相关异常,也需要通过活检等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否真的患有癌症以及癌症的具体类型等,而不能仅依据抽血结果就确诊癌症并制定治疗方案。
四、不同人群抽血癌症筛查的建议
(一)一般人群
一般人群可以根据自身年龄、性别及常见癌症风险选择合适的抽血癌症筛查项目。例如,40岁以上的男性可以考虑检测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女性40岁以上可以考虑检测CA125(用于卵巢癌初步筛查)、CEA等。但一般人群不建议频繁进行全面的抽血癌症筛查,可根据个体的健康风险因素等有针对性地选择筛查项目,间隔时间一般建议1-2年左右进行一次评估,如果有异常情况再进一步检查。
(二)高危人群
1.有癌症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某种癌症(如乳腺癌家族史),则需要提前开始相关癌症标志物的筛查,并且筛查间隔时间可能缩短至半年左右。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从30岁左右开始就可以考虑定期检测乳腺癌相关标志物(如CA15-3等)以及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
2.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如长期在化工厂工作接触苯的人群,需要定期检测与血液系统癌症相关的标志物,如血常规、某些白血病相关的标志物等,同时结合职业暴露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等,筛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致癌物质的强度等因素调整,可能3-6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指标检测。
3.有慢性炎症病史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需要定期检测AFP、肝功能等指标用于肝癌筛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检测胃蛋白酶原等相关标志物以及进行胃镜检查,筛查间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确定。
总之,抽血癌症筛查是癌症防控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但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不能过分依赖抽血结果,也不能因为害怕假阳性结果而忽视其潜在的早期发现癌症线索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