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癌是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的一种类型,可发生在肺部、胃肠道、乳腺等多个部位,不同部位腺癌的好发与相关因素各异,病理上癌细胞有腺管样结构等表现,临床表现因部位不同而异,诊断依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预后与分期、分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人群有差异,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高危人群需注重筛查。
一、好发部位及相关情况
肺部:肺腺癌是肺癌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在非小细胞肺癌里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筛查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早期肺腺癌被发现。其发生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氡等)、遗传因素等有关。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肺腺癌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吸烟史超过20年、每天吸烟量大于20支的人群,肺腺癌的患病几率比不吸烟人群高很多。
胃肠道: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部位的腺癌。在胃癌中,肠型胃癌多属于腺癌类型,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食用腌制食品等)、遗传易感性等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肠道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逐渐发生恶变形成腺癌。在结直肠癌中,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会极大增加患结直肠腺癌的风险,同时,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生活方式也会影响结直肠腺癌的发生,长期高脂肪饮食会使胆汁酸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肠道菌群和肠道环境,增加癌变几率。
乳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很多属于腺癌范畴,尤其是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腺癌的发生与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生育状况(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较大等)等有关。有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且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的女性,患乳腺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二、病理特点
腺癌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形成腺管样结构或分泌黏液等,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等。高分化腺癌的腺管形成较明显,分化程度相对好;低分化腺癌腺管形成差,细胞异型性大,恶性程度往往较高。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肺部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胸部CT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胃肠道腺癌早期也可能无特异性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性状改变等)。乳腺腺癌早期可在乳房触及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等。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胃肠镜、乳腺钼靶或磁共振成像等)、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等。例如,肺部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胸部CT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然后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获取病理组织,以明确是否为腺癌及具体的病理分型等情况。胃肠道腺癌需要通过胃肠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来确诊。
四、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早期腺癌通过手术切除有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比如早期肺腺癌可以行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早期胃肠道腺癌根据肿瘤部位行相应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如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等,结直肠癌行结肠癌根治术或直肠癌根治术等;早期乳腺腺癌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等。
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腺癌患者,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不同部位的腺癌化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肺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有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等;胃肠道腺癌常用的有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铂类等方案;乳腺腺癌常用的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等方案。
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腺癌患者,放疗可用于控制肿瘤局部进展,缓解症状。如肺部腺癌局部晚期无法手术时可进行放疗;胃肠道腺癌出现局部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骨转移等情况时也可考虑放疗;乳腺腺癌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时可能需要辅助放疗等。
靶向治疗:对于有相应靶点突变的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例如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胃肠道腺癌中也有部分患者存在相关靶点突变可应用靶向药物治疗;乳腺腺癌中也有针对HER-2基因过表达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等应用。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腺癌的治疗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对于部分腺癌患者,尤其是微卫星不稳定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如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腺癌类型中符合相应指征的患者可应用免疫治疗。
五、预后情况
腺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法是否恰当等。早期腺癌如果能够及时手术切除,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例如早期肺腺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80%左右;早期胃肠道腺癌如果处于Ⅰ期,5年生存率也较高。而晚期腺癌预后往往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另外,肿瘤的分子病理特征也影响预后,如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优于没有敏感靶点突变的患者;结直肠癌中MSI-H/dMMR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等。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在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耐受性上可能不如年轻患者,需要更加注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女性乳腺腺癌的发生与激素等因素关系更密切等。在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腺癌的发生及改善腺癌患者的预后都有积极意义。有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更加注重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