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细胞异常增殖且不受控、能侵袭转移的一大类疾病,其引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如乳腺癌的BRCA1/2基因突变等有遗传易感性且具性别差异影响)、环境因素(化学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亚硝酸盐等及物理致癌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慢性炎症刺激等)、生活方式因素(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多种复杂机制交织推动其发生发展转移。
一、癌症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其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异常增殖,并且这种增殖不受正常调控机制的限制,能够侵袭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二、癌症的主要引发因素
(一)遗传因素
1.具体机制
某些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例如乳腺癌中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增加个体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相关癌症且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那么后代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会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患上相应癌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若有癌症家族史,其患癌风险评估需要考虑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有BRCA1/2突变家族史的女性,在青春期后就需要开始密切关注乳腺和卵巢的健康状况。
2.性别差异影响
在一些与性别相关的癌症遗传易感性中有所体现,像男性的前列腺癌,某些遗传突变也会增加发病风险,而女性的相关遗传因素更多与乳腺、卵巢等部位癌症相关,不同性别的人群因遗传因素面临的癌症风险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
(二)环境因素
1.化学致癌物质
具体物质及来源:如苯并芘,常见于烟熏、烘烤过度的食物中以及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物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腌制食品中,长期摄入含有较高亚硝酸盐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例如胃癌的发生与长期摄入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有一定关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机会不同,长期从事化工行业工作的人群,由于职业暴露,接触苯并芘、某些重金属等化学致癌物质的概率较高;而经常食用腌制食品的人群则更容易接触到亚硝酸盐等。
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代谢和解毒功能相对较弱,若接触到化学致癌物质,其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癌变;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对化学致癌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2.物理致癌因素
辐射:包括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紫外线长期照射皮肤会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增加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的发生风险,长期在户外活动且不注意防晒的人群,尤其是肤色较浅的人群,患皮肤癌风险更高;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在医疗检查中过度暴露或者在核事故等情况下暴露,会导致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基因突变等,从而引发白血病、肺癌等多种癌症,不同年龄人群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儿童对辐射诱导的癌症发生更为敏感。
其他物理因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属于一种物理性的致癌相关因素,比如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慢性肝炎,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肝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慢性炎症刺激而面临患癌风险,例如女性的慢性宫颈炎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概率。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
不合理饮食: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会增加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例如,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肠道内胆汁酸等物质增多,这些物质可能会促进肠道细胞的异常增殖;而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等,间接增加癌症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像西方发达国家人群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摄入较多,其结肠癌、乳腺癌等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人群,相对患此类癌症风险较低。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脂肪堆积等,进而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吸收增加,容易引发结肠癌;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缺乏运动可能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和免疫力建立,增加未来患癌风险;老年人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退,癌症发生风险上升。
2.吸烟与饮酒
吸烟:吸烟是肺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癌变。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远高于不吸烟者,而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癌风险越高。不同性别人群吸烟对癌症的影响略有不同,男性吸烟患肺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吸烟除了增加肺癌风险外,还可能增加宫颈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吸烟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危害均存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人,未来患癌风险会大幅增加。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肝癌、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致癌性,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细胞,引发肝硬化等病变,进而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同时酒精还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增加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病概率,不同年龄人群饮酒后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不同,年轻人长期大量饮酒对身体的损害可能在多年后逐渐显现出患癌风险,老年人饮酒则可能因器官功能衰退而加重致癌风险。
三、癌症引发的复杂机制网络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从细胞层面来说,涉及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原癌基因原本是参与细胞正常生长、增殖调控的基因,当受到各种致癌因素作用时,如基因突变、染色体扩增等,原癌基因会被激活,使其功能异常增强,促进细胞过度增殖;而抑癌基因本来是起到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调控作用的基因,当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缺失等情况时,其抑制细胞异常增殖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失控,逐渐发展为癌细胞。不同的致癌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最终引发细胞的癌变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到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紊乱、血管生成的异常等多种复杂机制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