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脑性瘫痪需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评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1.病史采集
重点关注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孕期感染等。
2.临床表现评估
观察运动发育是否落后于同龄儿,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及行走延迟;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姿势,如头后仰、下肢交叉或剪刀步态;评估肌张力是否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僵硬)或降低(松弛);观察反射是否异常,如原始反射持续存在或病理反射阳性。
3.体格检查
通过神经学检查评估肌力、肌张力、反射及协调能力,判断是否存在中枢性运动障碍。
4.辅助检查
头颅MRI或CT可显示脑部结构异常,如脑萎缩、脑室扩大或局灶性损伤;脑电图(EEG)用于排除癫痫;必要时进行遗传代谢筛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