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缺钙会引发神经肌肉系统、骨骼及其他系统相关症状。神经肌肉系统可出现手足抽搐、肌肉痉挛;骨骼会有骨痛、骨质疏松;其他系统有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及神经系统烦躁、失眠等表现,绝经后女性、长期节食营养不良、患影响钙代谢疾病、重体力劳动、老年人、吸烟酗酒、胃肠道疾病影响钙吸收等人群易缺钙出现相应症状。
一、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症状
1.手足抽搐:是成人缺钙较为典型的神经肌肉系统表现之一。当血钙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手足抽搐,表现为双手拇指强烈内收,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呈鹰爪状,足踝关节伸直,足趾向下弯曲呈弓状。这是因为钙离子对维持神经肌肉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血钙降低会打破这种稳定状态,导致肌肉异常兴奋收缩。在成年女性中,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钙流失加快,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长期节食、营养不良的人群,因钙摄入不足,也可能引发手足抽搐;患有某些影响钙代谢疾病的人群,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也会出现类似表现。
2.肌肉痉挛: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常见的有小腿肌肉痉挛,即在夜间或寒冷环境中容易出现小腿肌肉突然剧烈收缩,疼痛难忍。这是由于血钙降低使得肌肉的应激性增加,当受到寒冷刺激或其他因素影响时,肌肉就容易发生痉挛。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由于大量出汗导致钙流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就较易出现肌肉痉挛;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功能减退,钙代谢失衡,也容易发生肌肉痉挛。
二、骨骼相关症状
1.骨痛:成人缺钙时,骨骼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可表现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也可局限于脊柱、骨盆、四肢等部位。骨骼是钙的储存库,当钙缺乏时,骨骼中的钙会释放出来以维持血钙的稳定,这就会导致骨骼出现疼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骨骼承受压力较大,若钙摄入不足,更容易出现骨痛;老年人骨量逐渐丢失,缺钙时骨痛症状往往更为明显;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本身就存在骨代谢异常,缺钙会加重骨痛症状。
2.骨质疏松:钙是维持骨骼强度和密度的重要元素,长期缺钙会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从而引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身高变矮、脊柱畸形等表现,严重时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髋部、腕部等。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转换加快,钙流失增加,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钙吸收的人群,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三、其他系统相关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严重缺钙时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钙离子参与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血钙异常会干扰心肌的电生理活动。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同时缺钙的人群,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存在心血管功能减退,缺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不良影响。
2.神经系统其他表现:还可能出现烦躁、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钙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重要作用,血钙降低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功能,从而导致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长期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成年人,本身神经调节就可能存在一定紊乱,缺钙会加重这种情况;患有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人群,缺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出现更明显的烦躁、失眠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