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和精神状态检查,诊断标准参考DSM-5的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标准,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和心理测验,实验室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心理测验评估焦虑水平和人格特质辅助判断。
一、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恐惧症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对特定动物、场景过度哭闹、回避等;青少年可能出现社交恐惧相关的回避社交活动、拒绝上学等情况。要详细询问患者发病的年龄,起病前是否有特殊事件发生,比如儿童目睹他人被动物攻击后可能出现对该动物的恐惧。
性别因素:某些恐惧症在性别上有一定差异,例如社交恐惧症在女性中相对更常见,但这不是绝对的,需综合评估。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日常活动、社交模式等。长期独处、缺乏社交互动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相关问题;经常接触高风险场景的人可能因经历而产生特定恐惧症。
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精神疾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例如,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某些刺激下可能诱发恐惧发作,因为癫痫发作可能影响大脑的神经调节功能。
向患者详细了解恐惧的具体对象、发作的情境、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如心慌、出汗、颤抖、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以及害怕失去控制、死亡等认知体验)。
2.精神状态检查
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姿势、言语等外在表现。例如,患有广场恐惧症的患者可能在处于开阔场所时表现出紧张不安、来回走动等表现。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等。恐惧症患者可能因过度恐惧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当前的检查内容。
检查患者的情绪状态,确定是否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的过度体验,以及情绪体验与恐惧对象之间的关联。
二、诊断标准参考
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标准
特定恐惧症
存在持续的、不合理的恐惧,聚焦于特定的物体或情境,如动物、高处、密闭空间等。
接触恐惧刺激时立即引发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可能表现为惊恐发作。
患者认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但仍无法控制。
恐惧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
显著而持久地害怕社交或表演场合,担心自己会做出尴尬的行为或表现出焦虑症状被他人观察到。
处于所害怕的社交情境时,立即引发焦虑或恐惧,可能出现脸红、手抖、心慌等症状。
患者认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
恐惧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广场恐惧症
害怕处于那些难以逃离或得到帮助的场所或情境,如开阔的空间、公共交通场所、排队等。
进入恐惧情境时会立即引发焦虑或恐惧,可能伴有回避行为。
患者认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度的或不合理的,但仍会回避相关情境。
恐惧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一般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恐惧症状的情况。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慌、手抖等类似焦虑恐惧的躯体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
2.心理测验
焦虑量表:如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等,可评估患者焦虑水平,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恐惧相关的焦虑状态。
人格测验:例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等,了解患者的人格特质,因为某些人格特质可能与恐惧症的发生相关,如神经质人格特质较高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