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高可通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及血清胆红素值判断,处理措施有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日常护理中喂养和保暖很重要,早产儿、有病史等特殊人群黄疸高有不同注意事项,如早产儿肝脏功能更差需更谨慎护理,有病史宝宝要密切监测并针对性处理黄疸。
一、宝宝黄疸高的判断方法
宝宝出生后可通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初步判断黄疸高低,若皮肤黄染从面部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血清胆红素值是重要的判断指标,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12.9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则提示黄疸高。不同日龄的宝宝正常血清胆红素值不同,需结合日龄来综合评估。
二、宝宝黄疸高的处理措施
(一)光照疗法
1.原理:通过光照使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发生结构变化,变成水溶性异构体,从而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
2.适用情况:一般用于血清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的宝宝,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在15mg/dl左右或早产儿在12mg/dl左右时可考虑光照疗法,对于不同日龄、不同胎龄的宝宝,光照疗法的启动时机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3.注意事项:光照时需保护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光照损伤。要保证宝宝充足的液体摄入,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二)换血疗法
1.原理:通过置换出宝宝体内含有高浓度胆红素的血液,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同时可以纠正贫血等情况。
2.适用情况:当宝宝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如血清胆红素急剧上升,或已经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时,需考虑换血疗法,如宝宝为溶血性黄疸且病情较重时可能需要换血。
3.风险与益处:换血疗法有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对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挽救宝宝生命。
三、日常护理对宝宝黄疸高的影响
(一)喂养方面
1.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排便,因为肠道内的胆红素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母乳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相对较多,有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要保证足够的喂养次数,一般建议按需喂养,每天喂养8-12次左右,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2.配方奶喂养: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喂养宝宝,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也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配方奶喂养时要注意按照正确的冲调比例进行冲调,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液体量。
(二)保暖方面
1.原因:宝宝体温过低时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适当保暖可维持宝宝正常的体温,从而利于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要根据室温为宝宝选择合适厚度的衣物和被褥,保持宝宝体温在36.5-37.5℃之间。
2.具体措施: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较为适宜,可通过空调、暖气等调节室温,给宝宝穿棉质、柔软、保暖的衣物,包裹好被褥,但要注意不要包裹过紧,以免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
四、特殊人群(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黄疸高的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1.特点:早产儿的肝脏功能更不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更差,所以更容易出现黄疸高的情况,且黄疸消退时间可能更长。
2.护理要点:对于早产儿黄疸高,光照疗法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因为早产儿对胆红素的耐受性更低,一旦血清胆红素上升较快就需要及时干预。喂养方面要尽量保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更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胆红素的排出,同时要注意喂养的量和频率,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消化能力进行调整。
(二)有病史的宝宝
1.如新生儿溶血病宝宝:本身存在溶血情况,胆红素产生过多,黄疸更容易加重,所以需要更密切地监测黄疸情况,一旦发现黄疸升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光照疗法可能需要更早启动,且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2.如存在感染的宝宝:感染会影响宝宝的肝脏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黄疸加重,所以对于有感染病史的宝宝出现黄疸高时,要积极治疗感染,同时处理黄疸问题,在治疗感染的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