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可致骨骼系统出现儿童期佝偻病及成年、老年期骨质疏松等,肌肉系统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致肌肉痉挛、无力,心血管系统会干扰心肌电活动增心律失常风险且加重负担,神经系统现儿童夜惊多汗等及成人神经精神症状,牙齿系统有儿童釉质发育不良、成人牙周疾病,儿童需保证钙及维生素D摄入,绝经后女性增钙摄入并运动,老年人选易吸收钙剂、保证日照与运动来应对缺钙相关问题。
一、骨骼系统危害
(一)儿童期缺钙
儿童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缺钙可引发佝偻病。例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出,儿童钙摄入不足时,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导致骨骼矿化异常,出现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囟门增大、颅骨变薄,按压有乒乓球感)、方颅(额头部位骨骼隆起呈方形)、鸡胸(胸骨前突形似鸡胸脯)、O型腿或X型腿(下肢骨骼变形,影响行走功能)等典型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外观形态。
(二)成年及老年期缺钙
成年人长期缺钙会逐渐引发骨质疏松。研究表明,钙是维持骨密度的关键元素,当钙摄入不足或流失过多时,骨量会不断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速,缺钙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进程,显著增加骨折风险,常见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腕部等,骨折后恢复时间长,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功能降低,更易出现缺钙性骨质疏松。
二、肌肉系统危害
钙参与肌肉收缩的调节过程,当机体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会增高。例如,血钙浓度降低会使神经肌肉的阈值降低,导致肌肉痉挛,常见表现为腿抽筋,多在夜间或寒冷环境中发作,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此外,长期缺钙还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舒张功能,导致肌肉无力等问题,尤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会降低其活动耐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血管系统危害
钙稳态对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缺钙可干扰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影响心脏的节律。长期缺钙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同时,骨质疏松合并缺钙的患者,由于骨钙释放入血,可能导致血钙暂时升高,但这是一种代偿性异常,长期来看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四、神经系统危害
(一)儿童期缺钙
儿童缺钙时,神经系统兴奋性会异常增高,表现为夜惊(睡眠中突然惊醒、哭闹)、多汗(尤其头部出汗多,与室温无关)、烦躁不安等症状,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长激素分泌,进而阻碍身体和智力发育。
(二)成年期缺钙
成年人缺钙可能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如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这是因为钙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缺钙会干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五、牙齿系统危害
钙是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时期缺钙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牙齿釉质发育不良,使牙齿表面不光滑、易患龋齿。同时,成人缺钙也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生风险,因为牙槽骨的正常代谢依赖于充足的钙供应,缺钙会导致牙槽骨密度降低,牙齿支持组织减弱。
六、特殊人群缺钙风险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大,家长需保证儿童膳食中钙的充足摄入,如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以促进钙吸收,降低佝偻病等缺钙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应增加钙的摄入,除饮食补充外,可在医生评估下适当补充钙剂,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及相关骨折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肠道吸收钙能力减弱,建议选择容易吸收的钙剂补充,并确保充足的日照时间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同时避免长时间卧床或缺乏运动,防止骨量进一步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