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属于焦虑障碍谱系,核心特征是反复出现的、难以控制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且这些表现会给患者带来显著的心理痛苦,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强迫思维是持续闯入的、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象,比如反复担心细菌污染、怀疑门窗未关、害怕自己伤害他人等,患者明知这些想法不合理,却无法摆脱,常伴随强烈焦虑。强迫行为则是患者为缓解强迫思维引发的焦虑,而反复做出的刻板行为或心理活动,例如频繁洗手至皮肤破损、反复检查门锁数十次、按固定顺序摆放物品、在脑海中重复默念特定语句等。这些行为虽能短暂减轻焦虑,却会形成“焦虑-强迫行为-短暂缓解-再次焦虑”的恶性循环,逐渐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学习与人际关系。
强迫症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如5-羟色胺功能异常)、心理因素(如完美主义、过度责任感)等多方面相关,通过药物治疗(如舍曲林)与认知行为疗法(尤其是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