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疾病包括阴道炎(分细菌性、霉菌性、滴虫性等)、盆腔炎、子宫肌瘤、宫颈癌等,诊断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治疗遵循病因治疗和个体化原则,特殊人群如孕期、哺乳期、老年及有基础病史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规律作息运动、定期进行妇科及相关筛查并管理激素水平。
一、常见妇科疾病类型及概况
1.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多因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厌氧菌等增多致菌群失调,白带常呈灰白色、有鱼腥味,通过白带常规检查中线索细胞等指标诊断,可选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常与免疫力下降、滥用抗生素等相关,白带呈豆腐渣样,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可使用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可通过白带找到滴虫确诊,性传播为主要途径,需男女同治,常用甲硝唑治疗。
2.盆腔炎:
多由病原体上行感染所致,表现为下腹痛、发热等,妇科检查可见附件区压痛,需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联合甲硝唑等。
3.子宫肌瘤:
常见良性肿瘤,与雌激素水平相关,根据肌瘤大小、位置及症状决定处理方式,小且无症状者定期超声复查,大或有经量过多等症状者可考虑手术。
4.宫颈癌:
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通过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HPV检测进行筛查,治疗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二、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视诊、触诊,可初步发现异常体征。
2.实验室检查:如白带常规检测可明确阴道炎类型;HPV和TCT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可辅助判断盆腔炎的炎症程度。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子宫、附件结构,有助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诊断;MRI等检查可更精准评估盆腔病变情况。
三、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阴道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药物;盆腔炎需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尽量保留生育功能,老年无生育需求者可考虑根治性手术。
四、特殊人群妇科疾病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孕期患阴道炎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盆腔炎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
2.哺乳期女性:用药时需考虑药物是否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尽量选择哺乳期相对安全的药物,用药后可间隔适当时间再哺乳。
3.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易患萎缩性阴道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补充雌激素,但需监测子宫内膜等情况。
4.有基础病史人群: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病原体生长,会增加妇科感染风险;合并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者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需考虑药物对心功能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妇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滥用清洁剂;避免不洁性生活,固定性伴侣;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2.定期筛查:适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HPV和TCT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育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等检查,监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情况。
3.激素管理:围绝经期女性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及时就医评估激素水平,必要时规范补充激素,减少因激素失衡引发的妇科疾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