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异常有行走不稳、肢体僵硬、共济失调,精神行为改变包括情绪异常、人格改变、睡眠障碍,晚期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智能减退,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相关基础疾病会影响病情及护理等。
记忆力下降:早期可能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例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刚说过的话、刚放置的物品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忘记过去的重要事件、经历等。研究表明,脑萎缩患者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区域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记忆存储和提取功能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完成某项任务,容易被外界干扰,在进行学习、工作等活动时效率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中负责注意力调控的神经回路,使得注意力的维持和分配出现问题。
语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困难,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难以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出现理解障碍,不能正确理解他人话语的含义。语言中枢相关脑区的萎缩是导致语言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例如大脑左半球语言相关区域的萎缩会严重影响语言的生成和理解。
运动功能异常
行走不稳:走路时步态蹒跚,容易摔倒,步基增宽,行走时左右摇晃,像醉酒步态。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小脑等平衡调节相关的脑区,导致平衡功能失调,无法准确控制身体的姿势和运动。
肢体僵硬:肢体肌肉张力增高,活动不灵活,比如手部精细动作困难,如扣纽扣、拿筷子等动作变得笨拙。锥体外系相关脑区的病变使得肌肉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肌肉紧张度异常增高。
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比如指鼻试验不准确,患者伸出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尖时,手部会出现震颤、偏离等情况;跟-膝-胫试验也无法顺利完成,即患者仰卧,抬起一侧下肢,将足跟放在另一只下肢的膝盖上,然后沿胫骨前缘下滑时,不能准确平稳地进行。小脑等结构的萎缩破坏了共济运动的神经调控机制,导致肢体协调运动障碍。
精神行为改变
情绪异常: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焦虑、抑郁等。脑内神经递质系统失衡是情绪异常的重要原因,例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会影响情绪的调节。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脑萎缩患者可能因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有限,更多表现为易激惹等;老年患者则可能更常出现抑郁情绪,且与脑萎缩导致的大脑神经回路改变密切相关。
人格改变:性格发生明显变化,原本开朗的人可能变得孤僻、淡漠,原本严谨的人可能变得懒散、不负责任等。大脑额叶等与人格相关脑区的萎缩影响了人格的调控功能,使得患者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出现异常。
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睡眠问题。脑萎缩影响了睡眠-觉醒调节中枢的功能,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脑萎缩导致的睡眠障碍可能更为明显,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其他症状
大小便失禁:晚期脑萎缩患者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是由于脑萎缩累及了控制大小便排泄的神经中枢,使得对排便和排尿的控制功能丧失。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脑萎缩合并大小便失禁时,护理难度加大,需要更加精心的照料,因为高血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的修复和功能维持,同时大小便失禁还容易引发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智能减退:整体智能水平下降,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不能正确识别时间、地点,无法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基本生活操作。不同年龄的患者智能减退的表现程度和速度不同,儿童脑萎缩患者智能减退可能会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老年患者则可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相对缓慢地出现智能减退,但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