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性眩晕包括梅尼埃病(中青年人发病,发作性眩晕等,听力检查等有相应表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各年龄段发病,头位变化诱发眩晕,Dix-Hallpike试验等可查)、前庭神经元炎(30-60岁人群,上感后突发眩晕,前庭功能等检查异常)、迷路炎(有耳部感染史,眩晕伴耳部等症状,耳镜等检查异常);中枢性眩晕包括脑血管性眩晕(中老年人,有相关病史,头颅CT等可查)、颅内肿瘤性眩晕(各年龄段,肿瘤相关表现,头颅MRI等可查)、多发性硬化性眩晕(中青年女性,病程缓解-复发,头颅MRI等可查)。
一、外周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一)梅尼埃病
1.发病特点:多发生于中青年人,性别无明显差异,常与劳累、情绪波动等生活方式相关。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眩晕多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等。听力下降早期多为低频波动性听力损失,随着病情进展,高频听力也会受累。
2.检查方法:听力检查可见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正常;甘油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即口服甘油后,听力改善。
(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1.发病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稍多于男性,常见于头位变化时诱发眩晕,如从卧位坐起、床上翻身等,眩晕持续时间一般少于1分钟。
2.检查方法: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方法。Dix-Hallpike试验时,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躺下并头悬垂过伸,若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和眼震,可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滚转试验可用于前半规管和外半规管BPPV的诊断。
(三)前庭神经元炎
1.发病特点:多见于30-6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发生眩晕,眩晕程度较剧烈,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鸣和听力下降。
2.检查方法:前庭功能检查可见患侧前庭功能减退;听力检查正常。
(四)迷路炎
1.发病特点:多有耳部感染病史,如中耳炎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感染扩散至迷路可引起眩晕,眩晕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可伴有耳痛、外耳道流脓等耳部症状。
2.检查方法:耳镜检查可见耳部炎症表现;听力检查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前庭功能检查示患侧前庭功能异常。
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一)脑血管性眩晕
1.发病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男性略多于女性。常见的有后循环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可伴有脑干、小脑缺血的表现,如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等;脑梗死引起的眩晕症状可持续,可伴有相应脑梗死区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出血引起的眩晕起病急,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
2.检查方法: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脑血管病变情况,如脑梗死可见梗死灶,脑出血可见高密度影;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二)颅内肿瘤性眩晕
1.发病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肿瘤生长缓慢者眩晕症状可逐渐出现,生长迅速者症状出现较快。常见的肿瘤如听神经瘤,早期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逐渐出现眩晕,伴有面部麻木等面神经受累症状;颅后窝肿瘤可引起脑干、小脑受压,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头痛等症状。
2.检查方法:头颅MRI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肿瘤病灶;增强MRI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等情况。
(三)多发性硬化性眩晕
1.发病特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具有缓解-复发的特点,可出现眩晕,常伴有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复视)、肢体感觉异常、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2.检查方法:头颅MRI可见脑室周围、皮质下等部位有多发的脱髓鞘病灶;诱发电位检查可发现视神经、脑干等部位的功能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