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严重贫血是常见血液系统综合征,由造血原料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慢性疾病等病因引起,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表现,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需针对病因治疗及支持对症治疗,老年人自身要定期体检、合理饮食、积极治慢病,家属要关注老人变化、给予照顾。
一、定义
老年人严重贫血是指老年人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常见血液系统综合征。通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g/L、红细胞计数<4.5×1012/L及血细胞比容<0.42,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g/L、红细胞计数<4.0×1012/L及血细胞比容<0.37可诊断为贫血,而严重贫血一般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
二、常见病因
造血原料缺乏:
缺铁:老年人因牙齿咀嚼功能下降、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铁摄入不足;同时,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铁的吸收利用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老年人可能存在慢性失血情况,如消化道隐性出血等,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铁丢失过多,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是老年人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
缺乏维生素B??和叶酸:老年人胃黏膜萎缩,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同时,老年人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素食等,容易导致维生素B??和叶酸摄入不足。维生素B??和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时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人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微环境改变等,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老年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出现克隆性异常,导致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出现贫血等表现。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病情可逐渐进展,部分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慢性疾病:
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炎等)、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贫血。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慢性炎症性疾病时,体内的炎症因子可抑制骨髓造血、缩短红细胞寿命等。
三、临床表现
贫血相关表现:
面色苍白:由于血红蛋白减少,皮肤黏膜供氧不足,老年人会出现面色、眼睑、甲床等部位苍白。
头晕、乏力:组织器官缺氧,老年人会感觉头晕、四肢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活动如散步等都会感到吃力。
心悸、气短:贫血时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代偿供氧不足,老年人可出现心悸,活动后气短症状明显,严重时即使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感到气短。
原发病相关表现:如果是由慢性疾病引起的严重贫血,还会伴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可能有水肿、尿量改变等表现;恶性肿瘤患者可能有消瘦、肿块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可以明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时可见小红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巨幼细胞贫血时可见大红细胞等。
骨髓穿刺检查:对于考虑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严重贫血,骨髓穿刺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及比例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
病因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相关病因检查,如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叶酸水平测定,以明确是否存在造血原料缺乏;进行肾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排查慢性疾病等病因。
五、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同时积极寻找并治疗导致铁丢失的原发病。
对于巨幼细胞贫血,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是主要治疗措施。
若是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原发病的控制,贫血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对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相关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取免疫抑制治疗等相应措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则需要根据危险分层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低危组以支持治疗为主,高危组可能需要化疗等。
支持对症治疗:严重贫血时,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输血治疗,迅速改善贫血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但输血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同时,要注意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此外,对于老年人,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六、温馨提示
老年人自身:老年人应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血常规等项目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贫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铁、维生素B??、叶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水果等。同时,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家属方面: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如发现老年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相关症状,应及时陪同老年人就医。在老年人治疗过程中,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协助老年人进行治疗和康复。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