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需从多方面着手。健康生活方式方面要合理饮食,控制盐分、增加蔬果和健康脂肪摄入,还要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规范治疗,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控制血糖,血脂异常者要检测血脂、调节血脂;要戒烟限酒,吸烟者积极戒烟,饮酒者限酒;中老年人要定期全面体检,进行个体化评估,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干预。
一、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显著高于低盐饮食人群,而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每天应摄入不少于500克的蔬菜和200克左右的水果。蔬菜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例如,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选择健康脂肪: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肥肉等中,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不饱和脂肪富含于橄榄油、鱼油等中。以橄榄油为例,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血管弹性。
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等,从而减少中风发生几率。例如,坚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力量训练: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哑铃锻炼、俯卧撑等。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改善身体代谢指标有积极作用,进而降低中风风险。但力量训练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适度的强度,避免受伤。
二、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管理: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使用电子血压计在家中进行测量,要注意测量方法的正确,如测量前休息5-10分钟,手臂放置位置与心脏同一水平等。
规范治疗:确诊高血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一般为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时,要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糖尿病控制: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例如,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根据血糖结果及时调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及降糖药物的使用。
血糖控制: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来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风风险。
血脂异常处理:
血脂检测: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般建议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检测血脂。
血脂调节: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根据血脂升高的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LDL-C升高为主,可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运动以及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来降低LDL-C水平,使其降至合适范围,如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LDL-C应低于3.4mmol/L,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低于2.6mmol/L等。
三、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或寻求专业戒烟帮助等方式来戒烟。戒烟后,身体的心血管系统会逐渐得到改善,中风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限酒:男性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如果有饮酒习惯,应严格控制饮酒量,尽量避免酗酒。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更应严格限制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控制。
四、定期体检
全面检查: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脑部血管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头颅CT或MRI等)等项目。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脑部微小血管病变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有家族中风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增加体检频率。
个体化评估: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健康评估。例如,对于有家族中风史的人群,应更加密切关注脑血管情况,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脑部血管检查;对于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群,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理状态等,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中风的潜在因素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