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贫血是妊娠期间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妊娠状态相应值的贫血状况,发病与营养、失血、孕妇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对孕妇可致孕期抵抗力下降、心脏负担加重、分娩及产后风险增加,对胎儿可影响生长发育及出生后健康,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可通过营养均衡、定期产检、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可通过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输血等治疗。
妊娠合并贫血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贫血状况。妊娠期间,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等,当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妊娠状态下的相应值时,就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一般来说,在非妊娠状态下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红细胞比容低于0.33可诊断为贫血,而在妊娠期间,由于血液稀释等因素,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g/L、红细胞比容低于0.30即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发病原因与相关因素
营养因素:
铁缺乏: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正常孕妇每天需铁约4mg,而胎儿生长发育、胎盘形成等都需要铁,若孕妇铁摄入不足,如日常饮食中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等)摄入过少,就容易导致铁缺乏性贫血。例如,一些孕妇为了控制体重等原因过度节食,导致从食物中摄取的铁量不足。
叶酸缺乏:叶酸是DNA合成的重要辅酶,孕期叶酸需要量比非孕期增加1-2倍。如果孕妇叶酸摄入不足,如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过少等,就会引起叶酸缺乏性贫血。比如长期素食的孕妇,由于植物性食物中叶酸的生物利用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出现叶酸缺乏。
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B??参与核酸合成,对红细胞的成熟有重要作用。孕妇维生素B??缺乏多因摄入不足,如素食者且未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等),或者胃肠道吸收障碍等原因导致。
失血因素:
孕期慢性失血:如孕妇存在消化道溃疡等慢性失血情况,虽然失血量可能不多,但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铁等造血原料丢失,进而引发贫血。
产前出血: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胎盘早剥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失血,若失血较多且未及时补充,也会引起贫血。
其他因素:
孕妇年龄:年轻孕妇如果本身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等问题,更容易发生妊娠合并贫血;而高龄孕妇可能存在机体功能相对下降等情况,也可能影响造血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一些孕妇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风险。
基础疾病:孕妇本身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等,会影响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从而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贫血。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孕期:妊娠合并贫血会使孕妇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等;贫血还会导致孕妇心脏负担加重,因为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为了满足身体各器官的氧供,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心输出量,长期可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等;此外,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产后出血风险增加等,因为贫血会影响子宫收缩等。
产后:产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由于孕期贫血导致身体储备不足,产后可能出现身体虚弱、恢复时间延长等情况,而且发生产褥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
对胎儿的影响:
生长发育: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孕妇贫血会导致胎盘供氧及营养物质不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孕周的胎儿;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
出生后健康:胎儿在宫内长期处于缺氧等不良环境中,出生后可能出现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等情况,而且新生儿发生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也相对增加。
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g/L提示可能存在妊娠合并贫血,进一步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可分为轻度(血红蛋白浓度在80-100g/L)、中度(血红蛋白浓度在60-79g/L)、重度(血红蛋白浓度在30-59g/L)、极重度(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0g/L)。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等检测:血清铁检测可以了解孕妇是否存在铁缺乏情况,血清铁降低常提示铁缺乏性贫血;叶酸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叶酸缺乏,血清叶酸水平降低有助于叶酸缺乏性贫血的诊断;维生素B??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维生素B??缺乏,血清维生素B??水平降低支持维生素B??缺乏性贫血的诊断。
骨髓穿刺检查:一般在怀疑有其他特殊类型贫血时才会考虑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造血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一些罕见的贫血类型等。
预防与治疗原则
预防:
营养均衡:孕妇应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多吃红肉、动物肝脏、豆类、新鲜蔬菜(如菠菜等富含叶酸的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对于素食者等特殊人群,需要额外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如补充叶酸制剂等。
定期产检:孕妇要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贫血情况并及时干预。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基础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等,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治疗:
铁剂治疗:对于铁缺乏性贫血,通常需要补充铁剂。铁剂可以选择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等,同时可配合维生素C服用,以促进铁的吸收。但需要注意,铁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服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
叶酸及维生素B??治疗:对于叶酸缺乏性贫血,需要补充叶酸制剂,一般采用口服叶酸的方式;对于维生素B??缺乏性贫血,需要补充维生素B??,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等方式补充。
输血治疗:对于重度及极重度贫血的孕妇,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迅速纠正贫血状态,改善孕妇和胎儿的缺氧状况,但输血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输血的风险和收益。
总之,妊娠合并贫血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通过了解其定义、发病原因、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治疗原则等方面,有助于孕妇及时发现和处理贫血问题,保障孕期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