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贫血是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中等程度贫血状态,有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常见病因,有一般表现及各系统受累表现,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治疗需针对病因并一般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中度贫血的定义
中度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中等程度的贫血状态。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红细胞计数低于4.5×1012/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红细胞计数低于4.0×1012/L时,处于中度贫血范围,一般血红蛋白浓度在60-90g/L之间属于中度贫血。
二、中度贫血的常见病因
造血原料缺乏
铁缺乏:多见于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如长期素食、婴幼儿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等;或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像胃溃疡出血、月经过多等情况,铁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引发贫血。
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长期偏食、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可导致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例如恶性贫血患者存在内因子缺乏,影响维生素B??吸收;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叶酸吸收不良。这些维生素是DNA合成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会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中度贫血的常见病因之一。
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在食用蚕豆等特定食物或接触某些药物后可诱发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进而引发中度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因素可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如化学物质(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放射线、病毒感染等。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生成减少,可出现中度贫血,同时常伴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表现为红细胞生成异常,导致中度贫血,患者还可能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
三、中度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面色、睑结膜、甲床等部位呈现苍白状态,这是因为贫血时血红蛋白携带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缺氧,皮肤黏膜血液循环减少而出现苍白。
乏力:由于机体缺氧,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轻度活动后就可能出现气喘、心悸等表现。
各系统受累表现
心血管系统:中度贫血时,心脏为了代偿缺氧状态,会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长期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悸、气短,严重时可能引发贫血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
神经系统: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对缺氧较为敏感,贫血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成年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四、中度贫血的诊断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明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同时还可观察红细胞形态,如大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外周血涂片检查
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情况等。例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可见红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缺铁性贫血时可见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等,对贫血的病因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生化检查
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叶酸测定:血清铁降低、铁蛋白减少提示缺铁性贫血;血清维生素B??或叶酸降低则支持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相关因素,如某些肝病可影响造血原料的代谢或导致出血等情况引发贫血。
五、中度贫血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应积极治疗导致铁丢失或摄入不足的原发病,同时补充铁剂,如饮食中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必要时口服铁剂。
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是关键,如肌肉注射维生素B??,口服叶酸等。
若是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接触诱发溶血的因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根据病情使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适当安排活动量,以不加重乏力等症状为宜。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增加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摄入;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则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肉类、蛋类等。
六、不同人群中度贫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度贫血对其影响较大,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的正常生长。例如,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学习能力下降等情况;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儿童会影响骨髓造血和神经系统发育,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注意事项:家长要重视儿童的饮食营养,按时添加辅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铁、维生素B??和叶酸等营养物质。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影响造血的有害物质,如某些玩具上的油漆等。
女性
特点:女性月经失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月经过多的女性,中度贫血时更容易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还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如月经周期紊乱等。
注意事项:女性要关注自己的月经情况,如有月经过多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在饮食上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月经期间可适当增加瘦肉、红枣等食物的摄入。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相关疾病。
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中度贫血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病情往往较为复杂,且贫血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老年人贫血时更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贫血及相关基础疾病。在治疗贫血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