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常见综合征可按红细胞形态或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有不同临床表现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并对症支持治疗如重度贫血等需输血治疗。
贫血不是身体没有血,而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在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可诊断为贫血。
红细胞的构成及功能相关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把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当发生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就会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进而引起机体各系统出现相应的症状。
贫血的分类及常见原因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引起。维生素B??参与DNA合成,叶酸也对DNA合成有重要作用,缺乏时会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例如,长期素食且未补充维生素B??的人群,容易出现巨幼细胞贫血这种大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减少;急性失血性贫血则是因为外伤等原因导致大量失血,短时间内红细胞丢失过多。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内铁缺乏,进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使红细胞体积变小且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比如,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若铁摄入不足易患缺铁性贫血;女性月经过多也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而引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生成减少。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年和老年人群都可能患病,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造血微环境异常:骨髓基质受到损伤时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内纤维组织增生,破坏了正常的造血微环境,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缺乏:除了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外,巨幼细胞贫血是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这些原料缺乏都会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在儿童期如果孕妇缺乏叶酸,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巨幼细胞贫血相关问题;老年人若饮食不均衡,也容易出现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而引发巨幼细胞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红细胞容易被破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使其破坏增加。儿童期可能会有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情况,而老年人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风险相对较高,与老年人体质和免疫功能变化有关。
红细胞丢失过多:主要是各种失血性贫血,如外伤、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导致红细胞丢失。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失血性贫血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外伤等导致急性失血;育龄期女性月经过多是慢性失血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消化道慢性出血相对较为常见,如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可能导致慢性失血进而引发贫血。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不同系统的表现
神经系统:轻度贫血时可能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及以上贫血时,患者常出现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儿童如果发生贫血,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和神经精神状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老年人贫血时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下降。
呼吸系统:贫血时,机体为了代偿缺氧状态,会加快呼吸频率,重度贫血时可出现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儿童在贫血时可能会通过加快呼吸来获取更多氧气,容易被家长发现呼吸异常;老年人呼吸功能本身有所下降,贫血时呼吸代偿可能会比较明显,严重时可能会诱发呼吸困难等。
循环系统:轻度贫血时,循环系统可通过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来代偿,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重度贫血时,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严重贫血也会影响心脏功能;老年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弱,贫血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并发症。
消化系统: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本身减退,贫血时这些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影响营养摄入,形成恶性循环。
贫血的诊断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初步检查,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还能初步判断红细胞形态,如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有助于贫血的初步分类。例如,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提示可能是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提示可能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
骨髓穿刺检查
对于一些贫血原因不明确的情况,骨髓穿刺检查很有必要。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儿童进行骨髓穿刺时需要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要注意穿刺后的护理;老年人进行骨髓穿刺时要评估其凝血功能等情况,确保操作安全。
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还可能进行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造血原料缺乏的情况;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进行Coombs试验等检查来明确溶血的原因。
贫血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这是治疗贫血的关键。如果是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同时要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进行纠正,如治疗消化道出血等;如果是巨幼细胞贫血,需要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如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需要采用免疫抑制治疗等方法;如果是溶血性贫血,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重度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贫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迅速纠正贫血状态,改善缺氧症状。但输血也有一定风险,如感染传染病、发生输血反应等,所以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儿童输血时要更加谨慎,严格按照儿童输血的相关规范进行;老年人输血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输血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总之,贫血是一种红细胞相关的疾病状态,不是身体没有血,通过了解其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检查和治疗原则等方面,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贫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