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程与起病、临床表现、血象指标、骨髓象特征等方面。
1.病程与起病
急性型起病急骤,数周至数月内病情急剧恶化;慢性型起病隐匿,病程长达数年,症状逐渐加重。
2.临床表现
急性型以严重贫血、高热感染、多部位出血为特征,常伴败血症;慢性型以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为主,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感染易反复但程度较轻。
3.血象指标
急性型全血细胞严重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0.5×10?/L,血小板低于20×10?/L;慢性型虽也全血细胞减少,但贫血进展较慢,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
4.骨髓象特征
急性型骨髓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代;慢性型骨髓增生减低,但可见局灶性造血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