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肌肉酸痛主要有乳酸堆积、肌肉微细结构损伤、肌纤维痉挛、结缔组织受牵拉等原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的人在这些原因影响下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各有不同,如高强度运动易致乳酸堆积,力量训练易造成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寒冷环境运动易引发肌纤维痉挛,运动幅度过大或姿势不当易使结缔组织受牵拉而致酸痛等。
乳酸堆积:当进行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时,身体会进行无氧代谢,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乳酸。乳酸在肌肉组织中堆积,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肌肉酸痛。例如,进行1000米快跑这类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后,肌肉内乳酸堆积较为明显,容易出现酸痛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青少年在进行较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因乳酸堆积出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运动后乳酸代谢速度较慢,也更易感觉肌肉酸痛。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个体的运动习惯和身体基础不同会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突然进行运动,更易因乳酸堆积出现肌肉酸痛。有运动病史的人如果运动强度超出自身适应范围,也会导致乳酸堆积引发酸痛。
肌肉微细结构损伤:运动过程中,肌肉纤维会发生细微的损伤,包括肌小节的断裂等。机体在修复这些微细损伤的过程中会引发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肌肉酸痛。比如进行力量训练时,肌肉受到的机械应力较大,容易造成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运动时,由于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微细结构损伤;老年人肌肉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运动后肌肉微细结构损伤修复相对缓慢,肌肉酸痛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女性在孕期或产后身体状态特殊,运动时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可能受到影响,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也可能不同。生活方式中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肌肉微细结构损伤的程度和恢复。有肌肉损伤病史的人再次运动时,更易因微细结构损伤引发酸痛。
肌纤维痉挛:运动时肌肉过度收缩或放松不及时等情况可能导致肌纤维痉挛,进而引起肌肉酸痛。例如在寒冷环境中运动,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容易发生痉挛。儿童在寒冷环境运动时,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肌纤维痉挛导致肌肉酸痛;老年人的肌肉对寒冷等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降,也较易发生肌纤维痉挛引发酸痛。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机能有一定变化,运动时肌纤维痉挛的发生概率可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运动前未充分热身,在运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肌纤维痉挛。有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的人,运动时肌纤维痉挛的风险可能增加。
结缔组织受牵拉: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牵拉到结缔组织,如肌腱、韧带等,如果运动幅度过大或姿势不当,就可能导致结缔组织受牵拉而产生酸痛。比如进行篮球运动中的大幅度转身动作,可能牵拉到相关结缔组织。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青少年的结缔组织柔韧性相对较好,但如果运动不当也容易受牵拉;老年人结缔组织弹性下降,运动时更易因受牵拉出现酸痛。性别方面无绝对差异,但个体的身体柔韧性不同会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中长期不运动导致结缔组织柔韧性下降,运动时就容易受牵拉产生酸痛。有结缔组织疾病病史的人运动时,结缔组织受牵拉引发酸痛的可能性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