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时因心房无序颤动致心室收缩不规则、泵血不稳定出现心率和脉率不等即脉搏短绌,其产生机制是心房激动频率快房室结过滤使心室激动频率及收缩不规则部分弱收缩难生有效外周脉搏,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因素、合并疾病等会影响其程度,在诊断上可助初步怀疑房颤需心电图明确,在病情监测中其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具重要临床意义。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率和脉率是相等的,但在房颤时,由于心房发生无序的颤动,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室收缩变得不规则,会出现心率和脉率不等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脉搏短绌。
产生机制
心房颤动时,心房激动频率可达350-600次/分钟,而房室结会对传入的心房激动进行过滤,使得心室激动频率通常在100-160次/分钟左右,而且心室的收缩是不规则的。由于部分心室收缩较弱,不足以产生有效的外周脉搏,就导致脉率少于心率。例如,当心房快速颤动时,心脏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不稳定,当射出的血量较少时,可能无法引起外周动脉搏动,从而出现脉率低于心率的情况。
影响因素及相关情况
病情严重程度
房颤的病情严重程度会影响心率和脉率差。一般来说,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越快,心率和脉率差可能越明显。对于一些心室率极快(如心室率>150次/分钟)的房颤患者,脉率短绌的现象会比较显著。例如,在一些急性房颤且心室率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可明显观察到脉率明显低于心率的情况。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的房颤患者心率和脉率差可能有所不同。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由于心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心房颤动时心脏的收缩和射血功能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心率和脉率差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有时可能更显著。而在年轻的房颤患者中,如果心脏基础功能较好,可能心率和脉率差相对没那么大,但也会存在脉搏短绌的情况。
合并疾病
如果房颤患者合并有其他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等,会加重心率和脉率差的程度。因为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本身就下降,房颤时不规则的心室收缩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使得脉率与心率的差异更加明显。例如,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很多心室收缩不能产生有效的脉搏,导致脉率明显低于心率。
临床意义
诊断价值
脉搏短绌是房颤的一个重要体征,对于房颤的初步诊断有一定帮助。医生在临床检查时,发现脉率少于心率,再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可以高度怀疑房颤。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例如,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如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等。
病情监测
心率和脉率差的变化可以作为房颤病情监测的一个指标。如果在房颤治疗过程中,心率和脉率差较前减小,往往提示治疗有效,如心室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等;如果心率和脉率差较前增大,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如房颤的心室率控制不佳、出现了新的心脏并发症等。例如,在接受房颤治疗的患者中,定期观察心率和脉率差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时出现的心率和脉率差是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室收缩不规则、泵血功能不稳定所引起的,其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