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由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引起的常见消化性溃疡,病因包含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药物、遗传及不良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有周期性上腹痛及反酸等其他症状,诊断依靠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生活上需规律作息、心情舒畅、戒烟限酒、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定期复查。
一、定义
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由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所致,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病因,该菌可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溃疡形成,约70%~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
2.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溃疡形成的关键因素,当胃酸分泌异常增多时,会持续侵蚀十二指肠黏膜,引发溃疡。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削弱黏膜的保护功能,增加溃疡发生风险。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时,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升高。
5.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精神长期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胃肠功能,增加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周期性上腹痛: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疼痛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周期可从数周持续至数月不等。
2.其他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呕血(病情较重时)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2.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用于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因为Hp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重要的治疗靶点。
五、治疗原则
1.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促进溃疡愈合。
2.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Hp阳性的患者,需采用三联疗法(如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或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进行Hp根除治疗。
3.保护胃黏膜:可使用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药物,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促进溃疡修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十二指肠溃疡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癌变可能,用药时要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相对少见,多与Hp感染有关,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十二指肠溃疡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4.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评估继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风险,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加用胃黏膜保护药物,以降低溃疡发生风险。
七、生活方式建议
患者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同时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