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脚跟疼的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避免诱因、选合适鞋子,物理治疗有热敷、按摩,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注意不同人群差异),康复锻炼有跟腱和足底筋膜拉伸锻炼,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情况且手术有风险需术前评估术后康复护理。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避免诱因
对于骨刺脚跟疼的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等加重脚跟负担的活动。例如,长时间徒步、跳舞等活动可能会使脚跟疼痛加剧,应尽量避免。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需要注意这一点,比如老年女性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更容易受影响,更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负重活动。
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应穿有良好支撑和缓冲的鞋子,如气垫鞋、运动鞋等,以减轻脚跟的压力。对于体重较重的人群,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脚跟的负荷,选择合适的鞋子来分散压力尤为关键。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温水泡脚,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对于一些因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而加重脚跟疼痛的患者,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热敷,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比如儿童皮肤娇嫩,水温应控制在38-40℃左右。
按摩:由专业人员或自己轻轻按摩脚跟部位,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按摩时更要注意力度,防止因感觉神经病变而无法感知过度用力导致的损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乳膏或贴剂也可考虑,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尤其适用于不愿意口服药物的人群,但皮肤有破损或过敏的患者不宜使用。
三、康复锻炼
1.跟腱拉伸锻炼
坐在椅子上,患侧腿伸直,将毛巾绕过脚底,双手拉毛巾缓慢向身体方向牵拉,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次。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该锻炼,但老年人关节灵活性较差,拉伸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突然用力导致损伤。
2.足底筋膜拉伸锻炼
站立位,面对墙壁,患侧脚距离墙壁约一脚远,脚尖抵墙,脚跟贴地,缓慢向前倾身体,感受足底筋膜的拉伸,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次。对于体重较大的人群,进行足底筋膜拉伸时要注意身体平衡,防止摔倒。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骨刺脚跟疼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以上的规范保守治疗,疼痛仍无明显缓解,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站立等情况。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跟骨骨刺切除术等。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不同年龄和基础状况的患者康复进程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康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