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症状表现包括典型(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后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和不典型(胸骨下段、上腹部等)疼痛部位,压迫、发闷等疼痛性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食等诱因,3-5分钟内逐渐缓解且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或一日内多次发作,停止诱因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可缓解,发作超20分钟不缓解需警惕心肌梗死。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疼痛部位
1.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例如,很多患者会感觉左侧肩膀、手臂内侧出现疼痛不适,这种放射痛是心绞痛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放射的具体部位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遵循上述规律。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可能放射痛的部位有时不太典型,但大多也符合心前区放射至其他部位的特点。
2.不典型部位: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胸骨下段、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容易被误诊。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当作胃病来诊治,而忽略了心绞痛的可能。
二、疼痛性质
疼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有些患者描述这种疼痛就像胸口被重物压住一样,闷闷的、紧紧的。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疼痛性质的感受可能相似,但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影响,比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会有所不同,但本质的疼痛性质还是以压迫、发闷等为主。
三、疼痛诱因
1.体力活动:劳累、运动、爬山、上楼等体力活动是常见诱因。比如快走一段路后,就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体力活动时更易诱发心绞痛,因为其心脏的储备功能相对较差。而经常运动的人,心脏功能较好,可能在较剧烈运动时才会诱发。
2.情绪激动: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情绪激动情况可诱发心绞痛。例如,在和人激烈争吵后,可能出现心绞痛发作。不同性别在情绪激动诱发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诱发心绞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体的情绪调节和心脏的耐受情况。
3.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在寒冷的环境中,可能诱发心绞痛。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更易因寒冷诱发,所以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
4.饱食:进食大量食物,尤其是饱餐、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可诱发心绞痛。这是因为饱食后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来消化食物,导致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而诱发心绞痛。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在饱食后出现心绞痛发作。
四、疼痛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比如大多数患者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在3-5分钟,如果发作时间超过20分钟不缓解,要考虑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这在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中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情况。
五、缓解方式
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通常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疼痛。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在含服硝酸甘油时要注意体位,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