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的原因包括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重物砸压,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扭伤,积累性劳损如长期剧烈运动、职业因素,疾病因素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等不同因素所致需分别注意防范。
一、直接暴力
1.交通事故:车辆撞击是常见的导致胫腓骨骨折的直接暴力因素。在交通事故中,下肢容易受到车身、方向盘等的直接撞击,从而引发胫腓骨骨折。例如,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的下肢可能会被强大的冲击力作用而导致胫腓骨骨折,这种情况在车祸事故中较为多见,尤其多见于行人被机动车撞击或者车辆内部人员的下肢受到直接撞击的情况。
2.重物砸压: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重物意外砸压到小腿部位也可引起胫腓骨骨折。比如建筑工地上,掉落的砖块、钢材等重物砸到工人的小腿,强大的压力会使胫腓骨承受超过其承受限度的力量,进而发生骨折。这种情况在有重物作业的场所风险较高,工人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容易遭受重物砸压导致胫腓骨骨折。
二、间接暴力
1.高处坠落:从高处坠落时,足部先着地,身体的重力会通过下肢传导至胫腓骨,当传导的应力超过胫腓骨的强度时,就会引起骨折。例如,工人从脚手架上坠落,足部着地后,力量向上传导,可能导致胫腓骨骨折。这种高处坠落导致的胫腓骨骨折,往往骨折的形态可能较为复杂,因为坠落时的力量传导和身体的姿势等因素都会影响骨折的具体情况。
2.扭伤: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小腿突然扭转,如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不慎扭伤,踝关节的异常扭转会通过韧带等结构传导应力至胫腓骨,引起胫腓骨骨折。比如篮球运动员在快速变向时,小腿突然扭转,就可能导致胫腓骨的间接骨折。这种情况在运动爱好者或者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运动姿势不正确或者地面条件不佳时更容易发生。
三、积累性劳损(疲劳骨折)
1.长期剧烈运动:对于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长跑运动员、士兵等,小腿部位长期受到反复的应力刺激,胫腓骨会因积累性劳损而发生骨折,这种骨折也称为疲劳骨折。例如,长跑运动员由于长期的奔跑,小腿肌肉反复收缩,对胫腓骨产生持续的应力,当应力超过胫腓骨的修复能力时,就会逐渐出现骨折。这种情况在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且训练方法不当的人群中较为容易发生,因为长期的反复应力刺激使得胫腓骨的骨组织不断受到微损伤,最终导致骨折。
2.职业因素:某些职业需要长期站立或行走,如交警、售货员等,小腿部位长期承受身体的重量以及行走时的应力,也可能导致胫腓骨的积累性劳损骨折。例如,交警长时间在岗位上站立,小腿肌肉和骨骼持续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来可能引发胫腓骨的疲劳骨折。这类人群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小腿部位长期受到持续的应力,需要特别注意预防积累性劳损导致的胫腓骨骨折。
四、疾病因素
1.骨肿瘤:骨的原发性肿瘤或者转移性肿瘤会破坏胫腓骨的骨质结构,使骨的强度降低,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就容易发生骨折。例如,骨巨细胞瘤等骨肿瘤会侵蚀胫腓骨的骨组织,导致骨皮质变薄,强度下降,此时即使是日常的行走等轻微活动也可能引发骨折。这种情况在患有骨肿瘤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及时对骨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骨折的发生或者在发生骨折后影响骨折的治疗和预后。
2.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骨的脆性增加。此时胫腓骨承受应力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骨折。比如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的跌倒、弯腰等动作都可能导致胫腓骨骨折。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尤其是胫腓骨等部位的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