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肌肉酸痛主要因乳酸堆积和肌肉微小损伤,表现为肌肉酸痛胀痛等,可通过休息放松、按摩、热敷缓解,可通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充分热身放松、合理运动预防,不同年龄人群等有差异,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更谨慎。
乳酸堆积:当进行高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时,身体会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乳酸。乳酸在肌肉组织中堆积,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肌肉酸痛。例如进行1000米冲刺跑后,腿部肌肉往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乳酸堆积引起的酸痛,一般在运动后的1-2天内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短时间内高强度运动使无氧代谢增强,乳酸生成增多且清除相对较慢。不同年龄人群对乳酸堆积的耐受和恢复能力有差异,年轻人身体代谢相对较快,恢复可能会比老年人稍快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对乳酸的代谢能力可能相对更强。
肌肉微小损伤:运动过程中,肌肉纤维会发生微小的撕裂,机体在修复这些微小损伤的过程中会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肌肉酸痛。比如进行力量训练时,尤其是新的训练动作或较大重量的训练后,肌肉更容易出现微小损伤。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肌肉疾病或关节疾病的人,运动后肌肉微小损伤可能更难恢复,且酸痛可能会更明显或持续时间更长。
运动后肌肉酸痛的表现及相关指标
表现:通常表现为肌肉的酸痛、胀痛,有时可能伴有肌肉僵硬,活动时酸痛感可能会加重。比如腿部肌肉酸痛时,上下楼梯、走路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关指标:一般没有特定的实验室指标来直接诊断运动后肌肉酸痛,但可以通过肌肉的压痛程度、活动范围等进行初步评估。压痛程度可以用主观的1-10分来评分,活动范围可以通过关节活动度测量来判断肌肉酸痛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正常活动范围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但也在不断变化,老年人关节活动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痛对其活动范围的影响可能更显著。
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缓解与预防
缓解方法
休息与放松:适当休息可以让身体有时间进行修复,同时可以通过拉伸运动来放松肌肉,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帮助缓解酸痛。例如运动后进行10-15分钟的静态拉伸,像腿部肌肉酸痛时可以做腿部的拉伸动作,保持每个动作15-30秒。
按摩: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帮助排出堆积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按摩,用手掌轻轻揉捏酸痛的肌肉,从肌肉的远端向近端按摩。
热敷:在运动后24小时左右,可以使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预防措施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无论是进行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都要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比如刚开始进行跑步训练时,不要一开始就快跑很长距离,可以从慢跑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不同年龄人群增加运动强度的速度不同,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更要缓慢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非常缓慢地增加运动强度。
充分热身和放松: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快走、动态拉伸等,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运动后进行充分的放松活动,如静态拉伸等,帮助身体恢复。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热身和放松的方式和强度要更加谨慎,比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热身和放松时要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防止诱发心血管事件。
合理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长时间进行单一的运动导致局部肌肉过度疲劳。例如经常伏案工作的人,颈部和肩部肌肉容易疲劳,选择游泳等全身运动可能比单一的颈部运动更有利于预防肌肉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