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石膏拆除后一般不能直接下地,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经逐步康复训练才行,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有特殊情况需谨慎对待康复。
一、康复阶段的重要性及原因
1.跟腱修复需要时间:跟腱断裂后经过石膏固定,虽然骨折端等相对稳定,但跟腱自身的愈合需要一定过程,在石膏拆除时,跟腱可能还未达到完全坚强愈合的状态。直接下地会使跟腱承受较大应力,可能影响跟腱的正常修复,甚至导致跟腱再次损伤等不良后果。
2.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需要恢复
关节活动度方面:长时间石膏固定会导致踝关节等相关关节的活动度下降,在石膏拆除后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范围,若直接下地,可能因关节活动受限而出现行走困难、步态异常等情况,还可能增加关节损伤风险。
肌肉力量方面:长期固定会使小腿等部位的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石膏拆除后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力量训练来恢复肌肉力量,包括踝关节周围肌肉以及小腿肌群等的力量。只有当肌肉力量恢复到一定程度,才能较好地支撑身体在行走时的应力,直接下地无法保证有足够的肌肉力量来维持行走的稳定和安全。
二、具体康复进程示例
1.早期康复训练(石膏拆除后短期)
首先进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由康复治疗师或家人帮助活动踝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一般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活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这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粘连等问题。
同时开始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比如小腿肌肉在放松状态下进行收缩,持续一定时间后放松,重复多次,每天可进行数组,每组重复若干次,以维持和恢复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
2.中期康复训练(石膏拆除后一段时间)
逐渐过渡到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患者自己主动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随着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逐渐恢复,可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强度,比如增加活动的速度等。
开始进行平衡训练,可在平衡垫上或较平稳的地面上进行,练习单腿站立等动作,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为下地行走做准备,一般每次平衡训练可持续一定时间,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难度。
3.后期康复训练(接近正常行走阶段)
当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等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行缓慢的下地站立训练,最初可在家人搀扶下短时间站立,逐渐适应身体的负重情况。
然后再进行缓慢的行走训练,开始时行走距离较短,速度较慢,之后根据康复情况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整个康复过程需要在专业康复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患者:儿童跟腱断裂后石膏拆除后的康复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跟腱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训练的强度和节奏,避免过度训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要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密切监测下进行康复,确保康复训练既能够促进跟腱恢复,又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跟腱断裂后康复相对较慢,石膏拆除后的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反应,避免因康复训练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等,促进跟腱和身体的恢复。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石膏拆除后的康复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康复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跟腱的愈合和康复训练的效果,在康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