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突然发作与终止、心率可达一定范围并伴不适表现的常见心律失常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及注意事项非药物干预有刺激迷走神经等方式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术生活方式需调整并定期复查。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与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患者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症状,心率通常可达到150-250次/分钟,可能还伴有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表现。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刺激迷走神经法
Valsalva动作:对于成人,可尝试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儿童则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力度。通过这种方式刺激迷走神经,有可能终止心动过速。但要注意,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人群不宜采用此方法,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
按压颈动脉窦:成人可以在颈部一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摸到颈动脉搏动后,向颈椎方向轻压,每次按压时间不超过10-15秒,且不能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窦,以免引起脑缺血。儿童由于颈部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一般不采用按压颈动脉窦的方法,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面部浸冷水:让患者将面部浸入冷水中,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尝试终止心动过速。这种方法对于成人和儿童都可以尝试,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引起不适或其他并发症。
三、医疗干预手段
1.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可能会使用药物来终止心动过速。例如腺苷等药物,但药物的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用药选择和剂量等都有严格要求,要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者造成损害。
2.导管消融术
对于频繁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等能量传递到心脏内异常传导通路部位,破坏异常组织,达到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目的。在年龄方面,儿童患者如果符合手术指征,也可以考虑该手术,但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心率变化、精神状态等。在非药物干预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如轻柔的面部浸冷水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如果需要就医,要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儿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手术等治疗方式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耐受能力。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采取非药物干预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因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女性患者
女性在不同生理时期,如月经周期、妊娠期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表现和治疗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妊娠期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非药物干预要更加安全,药物治疗则要严格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医生会在保障孕妇健康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五、预防与康复
1.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对于不同人群,要根据各自特点调整生活方式。例如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避免长时间玩电子设备等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老年患者要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保持心情舒畅。
2.定期复查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接受过导管消融术的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得到良好的监测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