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可引起腹泻,结直肠癌会有腹泻便秘交替、便血等伴随症状且腹泻持续,小肠癌腹泻隐匿可伴体重下降,胰腺癌可致脂肪泻伴消瘦乏力等,肝癌腹泻与肝功能受损有关,出现腹泻伴体重明显下降、贫血、有癌症家族史、40岁以上无诱因腹泻经对症治疗无效等情况需检查排查癌症,儿童长期不明原因腹泻也需排查。
一、肠道肿瘤相关的腹泻表现
(一)结直肠癌相关腹泻
1.伴随症状特点
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例如,部分患者会先出现一段时间的腹泻,然后又出现便秘,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导致肠道狭窄或梗阻,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50岁以上)相对更易患结直肠癌,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时需高度警惕。
还可能伴有便血,大便中可混有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血液与大便混合不均匀,有时可见黏液脓血便。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发病风险虽有差异,但都可能出现此类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结直肠癌风险高,若这类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且伴有便血,要考虑结直肠癌可能。
2.腹泻的持续性
结直肠癌引起的腹泻往往呈持续性,不会自行缓解。即使调整饮食结构,腹泻症状也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比如患者原本饮食习惯改变后,腹泻仍无改善,且可能伴有腹痛,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
(二)小肠癌相关腹泻
1.腹泻特点
小肠癌导致的腹泻可能较为隐匿,腹泻程度不一,可为稀便或水样便。由于小肠位置较深,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当出现腹泻时,可能同时伴有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相对结直肠癌,发病比例稍低。有腹部手术史、慢性肠道炎症病史的人群患小肠癌风险增加,若这类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小肠癌可能。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能量,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会在短时间内体重减轻,尤其是中老年人,体重下降明显时更应引起重视。
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腹泻
(一)胰腺癌相关腹泻
1.腹泻与胰腺功能的关系
胰腺癌可能影响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导致胰液分泌不足,从而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引起腹泻。腹泻多为脂肪泻,大便呈灰白色、油腻状,有恶臭。胰腺癌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长期大量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当这类人群出现脂肪泻且伴有上腹部隐痛、黄疸等症状时,要考虑胰腺癌的可能。
患者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因为胰腺癌是消耗性疾病,肿瘤生长迅速,大量消耗机体营养。
(二)肝癌相关腹泻
1.腹泻的机制
肝癌患者出现腹泻可能与肝功能受损有关,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导致腹泻。腹泻多为稀便,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肝癌高发于有乙肝、丙肝病史,长期酗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的人群,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但以中老年人多见。若这类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同时伴有肝区疼痛、黄疸等表现,需排查肝癌。
三、需进一步检查排查癌症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排查癌症:一是腹泻伴有体重明显下降,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超过5%-10%;二是腹泻伴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三是有癌症家族史,且出现上述异常腹泻症状;四是年龄在40岁以上,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经一般对症治疗无效。医生通常会进行大便常规、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等)、结肠镜、胃镜、腹部CT或MRI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虽然儿童癌症相对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也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排除罕见的儿童肠道肿瘤等情况。例如儿童出现腹泻同时伴有腹部包块、发育迟缓等表现时,更要谨慎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