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8133次浏览
产后尿失禁,多考虑与尿道括约肌损伤、盆底肌松弛、尿路感染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做提肛运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尿道括约肌损伤
如果是顺产,常会因为分娩时间过长、胎儿过大,导致产妇尿道括约肌损伤,尿道无法关闭而引起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道括约肌损伤一般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比如坚持做提肛动作、进行憋尿训练等,有助于锻炼括约肌,增强收缩力;其次,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琥珀酸索利那新、盐酸米多君等药物促进尿道括约肌正常收缩;如果损伤严重,则需要通过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内腔镜膀胱颈部悬吊术等来修复损伤,恢复尿道括约肌的弹性与功能。
2、盆底肌松弛
由于胎儿长时间挤压母亲的盆底肌,容易导致盆底肌松弛,无法正常关闭尿道,所以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常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产后盆底肌松弛可以多做提肛运动,有助于锻炼盆底肌肌肉,改善尿失禁。如果症状严重,建议通过物理激光疗法使盆底肌松弛尽快修复。
3、尿路感染
产后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致病菌入侵,引起尿路感染,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尿失禁等。
产妇可以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多休息、补充热量、维生素等方式,治疗尿路感染。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呋喃妥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