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4796次浏览
桡骨下端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纵向叩击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需注意保护腕部。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腕部肿胀:桡骨下端骨折后,骨折处周围的血管和组织会受损,导致局部出血和肿胀。
2.疼痛:骨折处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腕部时疼痛会加重。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的腕部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正常握拳、伸展等。
4.畸形:如果骨折端移位,可能会出现腕部畸形,如向背侧或掌侧突起等。
5.压痛:在骨折处有明显的压痛。
6.纵向叩击痛:叩击骨折处的远端时,可能会出现疼痛。
对于桡骨下端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如果骨折端移位明显,或者手法复位失败,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腕部活动,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桡骨下端骨折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腕部疼痛、畸形等后遗症。因此,如果出现腕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等,桡骨下端骨折的风险更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腕部,避免摔倒和受伤。如果不小心摔倒,应尽量用手掌撑地,以减少腕部受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