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9545次浏览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夏秋季,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脱水是常见并发症,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中医治疗,特殊人群需注意治疗方法。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根据病因不同,急性肠胃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感染性急性肠胃炎: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的毒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和肉毒毒素。
非感染性急性肠胃炎:
物理因素:进食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炎症。
化学因素: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炎症。
其他:精神、神经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发生。
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可感觉舒适。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便后可缓解。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
发热: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低热。
脱水:由于呕吐、腹泻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症状。
急性肠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肠鸣音等,同时会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病因治疗: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肠胃炎,应根据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非感染性急性肠胃炎,应去除病因,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对症治疗:患者如有恶心、呕吐,可给予胃复安、吗丁啉等药物;如有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如有腹泻,可给予蒙脱石散、黄连素等药物。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肠胃炎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
急性肠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由于身体状况不同,患急性肠胃炎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孕妇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儿童在治疗时应根据体重计算药物剂量;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