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1769次浏览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等,常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根据病因、病情程度、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发生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等,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常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等。
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般治疗包括调整饮食、休息、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医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
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