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1975次浏览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失血性、溶血性、营养性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贫血症状不同,主要表现有皮肤黏膜苍白、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等。发现孩子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贫血类型和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饮食均衡,纠正不良习惯,让孩子劳逸结合。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多因造血物质缺乏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碍等所致。根据病因,一般将贫血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贫血,其症状也有所不同。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患儿最突出的症状。由于面色苍白,往往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头发枯黄、无光泽,精神萎靡、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异食癖等。
造血器官反应: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显著,肝、脾肿大越明显。
消化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可出现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等。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
心血管系统症状:贫血时,心脏的代偿能力增加,安静时心率比贫血前加快,但脉搏改变不明显。活动后,往往心率加快更加明显,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
其他:长期贫血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使患儿个子较矮小,体力较差,影响智力发育。此外,还可能因免疫功能低下,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合理搭配饮食,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此外,还应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总之,贫血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积极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