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8047次浏览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慢性红斑型和念珠菌口角炎五种类型,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全身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口腔护理。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拭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可有溢血,不痛,不影响吃奶,一般无全身症状。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萎缩型念珠菌口炎,较少见,多发生于成年人,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消耗性疾病有关。口腔黏膜出现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可伴有舌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灼痛、口干。
3.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增殖型念珠菌口炎,较少见,多发生于颊、舌、腭等部位的黏膜,黏膜上出现白色或黄色的斑块,不易擦去,斑块周围有红晕,可有轻微疼痛。
4.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也称为念珠菌性白斑,较少见,多发生于颊、舌、腭等部位的黏膜,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表面粗糙,可有沟纹,斑块质地较硬,有时可出现溃疡,可有疼痛。
5.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两侧口角,由于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角区的黏膜皲裂,可有渗出、结痂,张口时疼痛。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局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涂抹在口腔黏膜病变处。
2.全身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口服或静脉滴注。
3.支持治疗:如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小苏打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率较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此外,孕妇、婴儿等特殊人群也容易感染口腔念珠菌病,需要特别关注。如果出现口腔念珠菌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