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7327次浏览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白斑、念珠菌口角炎六种类型,治疗方法包括口腔清洁、抗真菌药物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均衡饮食等。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婴儿和老年人居多。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口腔念珠菌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好发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又称雪口病。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周围有红晕,形状似奶块。轻拭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等部位。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水肿,呈亮红色,可伴有舌乳头萎缩及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
3.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多由于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长期不愈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稍高于黏膜表面,不易擦去。斑块周围有红晕,可伴有口角炎。
4.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较少见,多发生于颊、舌背及腭部。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红斑可向口角侧延伸,与口角间黏膜形成迂曲的三角地带。
5.念珠菌白斑: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或斑片,不易擦去,可伴有溃疡、疼痛等症状。白斑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以颊、舌、腭部多见。
6.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皲裂、糜烂,有横形裂沟,可导致张口出血,疼痛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婴儿和儿童,治疗通常包括口腔清洁、抗真菌药物治疗等。对于成人,治疗方法包括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口腔卫生习惯、治疗全身性疾病等。此外,预防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均衡饮食等。
如果出现口腔念珠菌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和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