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2
6336次浏览
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急性肾衰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与小血管损害有关,其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预防关键是灭鼠和注意个人防护。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急性肾衰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下是关于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急性肾衰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发生急性肾衰。
2.临床表现:除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症状外,如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等,还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等急性肾衰的表现。
3.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等,可明确诊断。
4.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透析治疗等。
5.预防: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是灭鼠,同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总之,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急性肾衰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接触过鼠类或生活在疫区的人,应注意预防,如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和防控,也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