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8848次浏览
肠蛔虫病是常见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高,表现有腹痛、食欲不振等,严重会影响发育,甚至出现并发症。诊断靠粪便检查虫卵,治疗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驱虫药,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服用并定期复查,孕妇等特殊人群慎用。
肠蛔虫病是由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有脐周腹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有时出现情绪不宁、烦躁、磨牙、瘙痒、惊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荨麻疹等;有时还会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
肠蛔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查发现虫卵。驱虫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驱蛔虫药物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以下是一些关于肠蛔虫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驱虫治疗:甲苯咪唑为广谱驱虫药,可杀死蛔虫、蛲虫、钩虫等。阿苯达唑对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尤其对鞭虫、钩虫、蛔虫的效果较好。驱虫药应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服用驱虫药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注意饮食卫生:在服用驱虫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如生肉、生鱼片等。同时,应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蛔虫卵经手进入口腔。
定期复查:驱虫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粪便,以确定蛔虫是否被完全驱除。如果粪便中仍有虫卵,应再次进行驱虫治疗。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驱虫药。同时,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以及有过敏史的患者,也应禁用或慎用驱虫药。
总之,肠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通过驱虫治疗可以有效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卫生,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驱虫药,并定期复查。同时,应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