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8
2704次浏览
小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遵循早用药、联合用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疗程要足的用药原则。具体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如新生儿、早产儿、肝肾功能损害的患儿和有过敏史的患儿。
文章回答了小儿败血症怎么用药,用药原则、药物分类和具体药物给出了详细说明,同时对特殊人群的用药进行了提示,具体分析如下:
1.用药原则:
早用药:诊断一旦明确,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应根据情况给予经验性治疗。
联合用药:一般联合两种抗生素,以后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
疗程要足:一般使用抗生素7~10天,或体温正常后5~7天。
2.药物分类: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治疗小儿败血症的主要药物。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用于治疗真菌性败血症。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用于治疗病毒性败血症。
3.具体药物:
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是治疗小儿败血症的常用药物。
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根据不同的头孢菌素,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败血症。
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用于治疗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氟康唑:对念珠菌属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用于治疗真菌性败血症。
利巴韦林:对RNA病毒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病毒性败血症。
4.特殊人群用药:
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过敏史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的药物。
总之,小儿败血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早用药、联合用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疗程要足的用药原则。同时,应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