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6
9850次浏览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常需手术治疗。但对于全身情况差或发病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显露腹膜,用阑尾钳提起阑尾,系膜根部用粗丝线结扎两道,在两结扎线间切断阑尾系膜,近端双重结扎,用阑尾钳提出阑尾,距阑尾根部0.5cm处用丝线结扎,再用直血管钳在结扎线处切断阑尾,残端用石炭酸、乙醇、生理盐水处理,荷包埋入残端内,检查阑尾系膜及盲肠无出血后,于右下腹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患者去枕平卧,禁食水,待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卧位,持续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切口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出,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术后3-5天可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5-7天视切口愈合情况拆线。非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发病初期,阑尾炎症较轻者,如果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脓肿破溃等并发症,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一经确诊,常需手术治疗。但对于全身情况差或发病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
一、手术治疗
1.麻醉方式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做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5-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显露腹膜。
用阑尾钳提起阑尾,系膜根部用粗丝线结扎两道,在两结扎线间切断阑尾系膜,近端双重结扎。
用阑尾钳提出阑尾,距阑尾根部0.5cm处用丝线结扎,再用直血管钳在结扎线处切断阑尾。
残端用石炭酸、乙醇、生理盐水处理,荷包埋入残端内。
检查阑尾系膜及盲肠无出血后,于右下腹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3.术后处理
患者去枕平卧,禁食水,待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卧位。
持续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第1天切口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出,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3-5天可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术后5-7天视切口愈合情况拆线。
二、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已超过72小时,形成炎性肿块,但阑尾脓肿尚未破溃穿孔者。
身体虚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半流食或全流食。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中药治疗,如大黄牡丹汤等。
3.治疗时机
非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发病初期,阑尾炎症较轻者。如果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脓肿破溃等并发症,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三、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切口感染
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
处理: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日换药,应用抗生素。
2.粘连性肠梗阻
处理: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治疗。
3.阑尾残株炎
表现为腹痛,多位于右下腹。
处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治疗。
4.粪瘘
表现为切口有粪便流出。
处理:保持切口清洁,引流,换药,待瘘管形成后行手术治疗。
总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