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9614次浏览
小儿中耳炎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咽鼓管短平宽、上呼吸道感染、呛奶、腺样体肥大、腭裂、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及机械性堵塞等。
小儿中耳炎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
咽鼓管短平宽:小儿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平直且较宽,管腔也较大,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可波及咽鼓管,咽鼓管咽口黏膜出现充血、肿胀,导致咽鼓管堵塞,中耳腔的空气逐渐被黏膜吸收,而外界的气体不能及时进入鼓室,从而引起鼓室负压,导致中耳黏膜血管扩张、淤血,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鼓室内积液,出现中耳炎症。
呛奶:婴幼儿的胃容量较小,且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呛奶。如果呛奶后奶液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可引发中耳感染。
腺样体肥大:小儿腺样体肥大时,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导致中耳负压,进而引发中耳感染。
腭裂:腭裂患儿常伴有腭咽闭合不全,口腔内的液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感染。
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小儿呼吸道黏膜柔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一旦感染,容易导致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中耳感染。
机械性堵塞:如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等,可导致外耳道堵塞,影响声音传导,使中耳内外压力失衡,从而引发中耳感染。
此外,小儿中耳炎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过敏、免疫功能异常、鼓膜穿孔等。如果孩子出现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的鼻腔和口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咳嗽、打喷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