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4179次浏览
小儿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擤鼻涕方法不正确、喂奶方式不当等,可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并注意预防。
小儿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指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感染:
咽鼓管短、宽、平直,呈水平位,故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易经此途径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嗜血杆菌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可并发中耳炎。
2.擤鼻涕方法不正确:
如擤鼻涕时过于用力,可导致中耳内负压增加,从而使分泌物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此外,游泳、跳水等活动时,如果不注意防护,也可能使污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3.喂奶方式不当:
平卧喂奶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加之吞咽功能不完善,乳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炎症。
4.其他:
如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可导致细菌直接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时,也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中耳炎。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中耳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的鼻腔和口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涕,避免游泳时呛水等,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