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7017次浏览
多发性骨髓瘤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髓检查等,其中骨髓中浆细胞≥15%,且有异常浆细胞,血清M蛋白和(或)尿M蛋白阳性,以及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是主要依据。
多发性骨髓瘤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髓检查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确诊依据:
1.临床表现:
骨痛: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等部位,可伴有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等症状。
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肾功能损害: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感染:容易发生肺部、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
高钙血症: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可出现M蛋白,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血钙、磷测定: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骨髓检查: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5%,且有异常浆细胞。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等。
骨髓穿刺和活检:可明确骨髓瘤细胞的浸润情况。
其他检查:如CT、MRI等可用于评估骨髓瘤的病变范围。
4.诊断标准:
骨髓中浆细胞≥15%,且有异常浆细胞。
血清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尿M蛋白≥0.2g/24h。
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如溶骨性病变、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有时可能需要多次检查和评估才能确诊。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此外,对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髓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