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9857次浏览
尿路感染的诊断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真性细菌尿和白细胞尿是诊断依据,需排除其他疾病,儿童需注意尿路畸形。
根据上述问题,回答如下: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尿路感染的症状、发病时间、治疗情况等。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腰部、尿道口等部位的检查,注意有无压痛、肿块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异常。
尿培养+药敏: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可了解感染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B超、IVP等,可了解尿路有无畸形、梗阻等异常。
诊断标准:
有真性细菌尿:清洁中段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10⁵CFU/mL、革兰阴性杆菌≥10⁵CFU/mL。
清洁中段尿白细胞数>10/HP。
具备以下之一者:
膀胱输尿管反流V级或Ⅳ级。
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证据,如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排泄率增高等。
鉴别诊断:
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但多伴有高血压、水肿等症状。
间质性肾炎: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尿比重降低、尿渗透压降低等。
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尿培养可鉴别。
关键信息: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真性细菌尿和白细胞尿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对于儿童尿路感染,应特别注意排除尿路畸形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