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2100次浏览
颅内压增高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脑脊液量增加的综合征,病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脑水肿、静脉回流受阻等,症状有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等,诊断需依靠头颅CT或MRI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危险因素、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
颅内压增高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脑脊液量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0mmH₂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综合征。以下是关于颅内压增高的一些信息:
1.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血肿、脓肿等。
脑积水:脑脊液循环受阻。
脑水肿: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肿胀。
静脉回流受阻:头颈部静脉受压。
2.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胀痛或爆裂样痛。
呕吐:呈喷射性呕吐。
视神经盘水肿: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其他:如头晕、复视、淡漠、嗜睡、抽搐、昏迷等。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头颅CT或MRI:可明确颅内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其他检查:如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
4.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脱水治疗、激素治疗、过度通气等。
手术治疗:对于占位性病变或脑积水等,可行手术治疗。
5.颅内压增高的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总之,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颅脑外伤患者、颅内肿瘤患者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颅内压增高。同时,家属也应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