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5920次浏览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消化道传染,好发于夏秋季,主要症状有发热、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杆菌通过消化道传染,好发于夏秋季,其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
5.玫瑰疹:于病程第7~13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肩背等部位的皮肤分批出现直径2~4mm的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持续2~4天后消退。
6.肝脾肿大:多数患者有脾肿大,质软,有轻压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肝肿大。
副伤寒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病原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者可给予镇静剂,便秘者可给予开塞露或灌肠等。
需要注意的是,副伤寒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此外,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感染副伤寒后,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