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9996次浏览
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等,预防需避免与鼠类接触和野外个人防护。
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出血热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污染的空气、食物、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经手及其他途径感染。这种疾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出血热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等。典型病例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症状可能有所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预防出血热。首先,应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其次,在野外工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鼠类咬伤。最后,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面红、颈红、前胸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总之,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我们需要重视预防和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