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1013次浏览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再根据反流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根据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做出明确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1.病史:有遗尿、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或有反复泌尿系感染病史。
2.体格检查:可发现耻骨上区触及包块,有压痛,有时可触及胀大的膀胱。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有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
尿培养:可检测出致病菌。
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脏功能是否受损。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和结构。
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了解肾盂、输尿管、膀胱的反流情况。
核素肾图:可了解肾脏的功能和排泄情况。
5.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了解输尿管口的位置和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的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必要时可进行膀胱镜检查。同时,对于反复泌尿系感染、遗尿、尿频等症状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外,对于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反流的程度和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轻度反流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定时排尿、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等;中重度反流则需要手术治疗,如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
总之,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